人才引进政策

【辽宁省】2025年辽宁省“天辽地宁聚英才,振兴突破创未来”主题宣讲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5  浏览次数: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下午15:00,在南校区经济管理学院C101报告厅,辽宁省举办以“天辽地宁聚英才,振兴突破创未来”为主题的宣讲会。届时,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孙伟将出席活动并作宣讲报告,向各位学子发布全省330余家重点企业事业单位13000余个引才岗位需求,推介辽宁人才发展环境,介绍选调生政策。同时,营口、盘锦两座城市,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为代表的辽宁省重点用人单位也将介绍各自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会上还为大家准备了精美的伴手礼、详尽的政策集、优质的岗位需求,诚挚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大优秀学子、青年才俊莅临活动,与辽宁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辽宁省省情简介

 

辽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名,地处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陆地面积14.87万平方公里。全省下设14个地级市和沈抚示范区,100个县(市)区,常住人口4182万人。

辽宁产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在国民经济行业的41个工业大类中拥有40个,先后创造了1000余个共和国工业史上的第一。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输变电设备、冶金矿山、石化通用装备、通用航空、汽车、造船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石油化工、钢铁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和较高市场占有率。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等领域,有着深厚的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以航空装备、舰船等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30.8万吨超大型原油船、国产化盾构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辽宁是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产业三大重点地区之一,研发的大批关键材料为航天、航空、船舶、核电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装备贡献了“辽宁之材”。

辽宁基础设施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陆地县全部通高速,铁路网密度居于全国前列。截至2024年末,全省境内铁路营业里程(不含地方铁路)682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1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409公里。全省拥有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盘锦港、葫芦岛港6个港口,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48万标准箱。辽宁拥有东北最为通畅完善的空港网络,共有沈阳、大连、鞍山、丹东、营口、锦州、朝阳、长海等8个民航机场。

辽宁科教资源富集,大学大院大所众多,共有理、工、农、医、药、体、音、美、师范、财经和综合性高等院校114所,每年有毕业生30多万人。拥有中科院驻辽科研单位6家,两院院士58名,研究机构161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建有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代表国内相关领域最高科研水平的重大创新平台,以全新体制组建的辽宁实验室和辽河、滨海、黄海实验室已挂牌运行,金属材料、航空发动机、工业自动化等25个学科和专业研究在国内乃至全球举足轻重。

辽宁自然风光秀美,海洋、河流、湿地、山川、森林、草原、冰雪等各种生态场景一应俱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有432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主要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以及中朝两国共有的界河鸭绿江等。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已发现矿产128种,其中战略性矿产25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25种,菱镁矿为世界优势矿种,铁矿、硼矿、滑石矿为国内优势矿种。

辽宁文化独具特色,拥有九门口长城、五女山山城、沈阳故宫和昭陵、福陵、永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和大连蛇岛老铁山、丹东鸭绿江口2处世界自然遗产,是清文化发源地。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

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612.7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连续8个季度赶超全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78.3亿元,增长4%。出口总额3776.7亿元,增长6.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44元,增长4.9%。


 

营口市市情简介

 

营口,坐落于渤海东岸、辽河之滨,集四大国家战略于一身。营口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现探明矿产资源43种,菱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镁质材料产量居亚洲第一。营口产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民营经济总量占比超81%,是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四度登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盘锦市市情简介

 

盘锦,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土地面积4062.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8.96万人。盘锦缘油而建、因油而兴,是产业兴旺的石化之城,区位优越的新兴港城,生态优美的湿地之都,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平安宜居的幸福之城,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城市和渤海翼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石化产业“两极”之一,素有“鱼米之乡”“湿地之都”等美誉。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是以林业、农业、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生态学研究机构。沈阳生态所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现代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结合应用生态学发展需要,在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领域, 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为实现碳中和、两山论、绿色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沈阳生态所现有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3个研究中心、11个创新组群、1个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1个国地联合实验室、11个省级实验室和专业技术创新中心。沈阳生态所在不同地带、不同类型地区建有12个野外站,包括4个国家站(同为院CERN站)、1个院级站、3个所级站和4个与国家林草局共建站。研究所还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生物标本馆以及被誉为“大城市中小森林”之称的沈阳树木园。在学科建设方面,现有生态学、土壤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4个博士学位点;植物学、森林培育学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及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2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另设有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沈阳生态所是辽宁省生态学会、辽宁省植物学会、辽宁省土壤学会、沈阳市植物学会的挂靠单位;主办中文期刊《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及SCIE期刊Ecological Processes等学术刊物。长期以来,沈阳生态所与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的众多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与国内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沈阳农业大学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占地总面积10246亩,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校73年来,几代沈农人前赴后继,为国家培养一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十三五”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来,以建设“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的高水平大学为办学目标,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杰青等各类国家级人才28人次、省部级人才400余人。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3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学校入选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20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5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本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7万余人,作为辽宁省唯一农业本科院校,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沈农以实际行动作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学校发展与辽宁振兴、国家复兴的同频共振,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