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故事

【我的心动offer(2025)】基层就业篇 | 毕业与就业的双线作战:我的基层就业备战纪实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浏览次数:

张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21级水利工程专业

毕业去向:重庆选调生

初心萌动,目标锚定。本科毕业时,校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寄语和校园中“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横幅,像一粒粒种子落进我心里。而真正触动我的,是学院基层就业分享会上马小军师兄分享的在甘肃舟曲县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历。他与村民一起铺设水管、在黑板上用粉笔画水利管网示意图的画面,以及村民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作为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曾一度专注于大城市设计院的高薪岗位,但师兄师姐的分享让我看到了基层工作的价值,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学院组织的基层就业政策解读会上,我了解到选调生这一群体,并认识到选调生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意味着要走出舒适圈,深入田间地头;要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实际问题;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在基层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对水建学子而言,最动人的Offer,或许就在田间地头的水利设施里,在乡亲们认可的眼神中。因此,从那时起我就确立了考取选调生、投身基层服务的目标。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研二下学期,论文开题与考公准备的双重任务压来,我深知唯有制定清晰的计划,才能高效推进任务进度。我将备考时间划分为基础夯实、专项突破、模拟冲刺三个阶段,但并未设定每日固定学习时间,以适应研究生的弹性节奏。

在基础夯实阶段,我在两个月内系统学习了行测与申论,利用食堂排队、通勤路上、实验间隙等碎片时间,通过手机APP刷题、听网课以及进行专项训练。同时,我根据论文进度动态调整备考节奏。在论文数据整理的关键期,我适当减少每日刷题量,但仍利用碎片时间积累时政热点;在论文初稿完成后的缓冲期,则集中精力进行专项突破。这种灵活的计划,让我能够兼顾论文和备考,按时完成基础和强化阶段的任务,为后续冲刺打下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精准突破。随着备考深入,我发现自己在资料分析和申论写作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资料分析中的复杂运算常耗时过长,而申论写作又难以提炼出亮眼的观点。针对这些问题,我开启了“靶向治疗”。资料分析方面,我系统学习速算技巧,整理高频公式手册,并通过限时训练将正确率从不足60%提升至85%以上。申论大作文方面,我注重积累与练习相结合。每天早晨抽出时间阅读学习强国和人民日报的时评,关注时政动态,并分类整理经典语句与案例。同时每周至少完成两篇大作文练习,从文章结构到语言表达进行全方位打磨。通过不断练习,我逐渐掌握了紧扣材料写作的方法,对时政的准确把握也成为申论得分的关键。

调整心态,从容应考。备考后期,高强度的学习和对结果的焦虑让我多次濒临崩溃。记得有次模拟考试成绩大幅下滑,我一度陷入沮丧。但很快我意识到,心态不稳只会让情况更糟。我开始调整节奏,每天跑步半小时,周末去公园散步,以此放松心情。同时,我积极与备考的同学交流经验、分享资料、互相鼓励。临近考试,我不再盲目刷题,而是重点复盘错题、优化答题时间分配和答题顺序。考试当天,我保持“把平时当考试,把考试当平时”的心态,最终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稳定发挥,成功拿到这份心动 Offer。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回首这段毕业与就业双线作战的历程,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心动offer”,不在于岗位的光环或待遇的高低,而在于它是否与内心的价值追求同频共振。基层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我将带着母校的嘱托、师长的教诲和专业的积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把所学写在乡村的土地上,把青春融入祖国的发展中。也希望更多学弟学妹能够勇敢选择、坚定前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