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故事

【我的心动offer(2025)】基层就业篇 | 扎根基层——做“西农精神”的弘扬者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1  浏览次数:

张健

植物保护学院/植病学专业

毕业去向:辽宁省定向选调

图片

定向选调生既是挑战,更是成长的沃土,但想要走稳这条路,清晰的规划、坚定的信念、扎实的行动三者缺一不可。接下来,我将把自己的求职经验悉数分享,希望能为即将踏向新征程的你们提供些许帮助。

谋定而后动 行稳方致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服务基层的想法源自大二暑假参与的一场“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们一行植保人来到了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进行脱贫攻坚调研。一大筐桃子只能卖十元钱、一片片田地杂草丛生但老乡有心无力……这一幕幕看得我很揪心。此外,城关镇挂职科技副镇长就是我们西农在读博士,早出晚归的她专门抽时间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西农为助力合阳发展办的实事,我们都深受触动。从此之后,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信念在我心里扎了根。在步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恩师冯浩教授饱含泥土芬芳的言传身教,让我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情怀,更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广袤农村,大有可为,基层将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大舞台。

深耕学业沃土 夯实立身之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使未来不深耕科研道路,学业依然是托举职业发展的“隐形翅膀”,毕业条件是基本盘,平衡好学业与备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应届公考人的必答题。对于这一矛盾,我的做法是未雨绸缪、厚积薄发:秉承着导师冯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自研一确定课题便以“朝九晚十一”的作息全心投入科研,为后续备考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求职早作绸缪 使命始终在肩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针对意向报考的省份,我们要提前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丰富的学生干部经历和荣誉称号能让我们在中央选调和贵州、上海、辽宁等省市的定向选调选拔中更具优势;黑龙江、吉林、贵州、辽宁、北京等地定向选调笔面间隔很短,复习笔试的同时也要提前学习结构化面试。我主要意愿备考北方省份,因此一方面我通过担任基层党务干部、参加学科竞赛、撰写论文专利来尽可能丰富自己的履历,另一方面也筹划制定详细的复习备考计划来合理利用时间。学校就业中心和学院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就业帮扶资源,如“西农就业中心”官网上的各地选调生、人才引进公告、通往西安部分招聘会的直通车、学院不定时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以及选调生备考经验交流分享会,因此我得以有充足的机会和上岸的优秀师兄师姐交流学习,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少走弯路的同时更坚定了自己扎根基层的决心。

初心如磐不渝 机遇不负有心人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备考阶段,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看完花生十三的系统课,认真做好笔记后开始进行套题练习。我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从早上九点开始用两个小时完成一套行测试卷,下午进行详细的复盘,晚上会针对暴露出的不足进行专项训练。八月后开始听小马哥的申论系统课,并购买申论专属答题纸进行作文书写。九月份我利用北宋教育面试公众号上的素材开始准备面试。经过多番征战,我顺利通过辽宁省定向选调的笔面试及考察环节,收获了自己相对满意的offer。

基层定向选调生的身份不是光环,而是一份“把脚扎进泥土里”的承诺。愿我们既能手握书本里的“墨香”,也能读懂田野间的“泥香”,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牢记“西农人”的身份烙印,将“诚朴勇毅”的校训书写在祖国广袤的乡土中,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用奋斗点亮无悔青春。